深圳喆能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产品方案关于

喆能学院
全国碳市场启动运行1周年,碳未来绿赋能!


碳市场启动运行1周年

2022年7月16日,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上线启动一周年之际,2022中国国际碳交易大会成功召开。会议以“绿色赋能碳求未来”为主题,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上海市副市长刘多、长三角城市领导、各省碳排放权交易机构领导、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代表、金融机构代表、重点排放单位代表围绕全国碳市场新机遇,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撑国家“双碳”战略等相关话题和热点内容进行分享。


碳市场启动运行1周年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详细介绍了全国碳市场上线一周年以来的运行情况。

我国碳市场建设自2011年开始先从地方试点起步,为去年启动的全国碳市场积累了经验。到今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年来,顺利完成首个周期履约,纳入发电行业的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每年覆盖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45亿吨。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额84.92亿元人民币;从48元/吨起步,最高达到62元/吨,7月15日最新收盘价为58.24元/吨。全国碳市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碳现货二级市场之一。



市场覆盖范围有待扩大,碳价格还有上升空间
在7月15日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总结活动上,业内人士认为,虽然运行初现成效,但全国碳市场尚有诸多问题待解,其中就包括参与行业单一。目前只有电力行业纳入了碳排放权交易的范围,而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造纸和国内民用航空等七大行业暂未纳入交易。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此前表示,将继续完善全国碳市场,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逐步将市场覆盖范围扩大到更多高排放行业。根据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碳市场回顾与展望(2022)》预计,完成八大行业覆盖之后,全国碳市场的配额总量可能会从目前的45亿吨扩容到70亿吨,覆盖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60%左右。

全国碳市场还存在流动性不足、交易主体和交易产品有限等问题。“十四五”期间,碳市场的参与主体与交易产品的多元化都有望得到提升。目前除了现货,另一种大家高度关注的产品叫做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CCER是基于减排项目开发的,对于符合条件减排企业而言,其实相当于一种变相的市场补贴机制。未来也有可能看到碳期货、碳期权等金融衍生品品种进入碳交易市场。



完善市场功能,让资源有效引导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对于全国碳市场的发展,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总经济师张昕认为,核心是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的市场机制作用,不断完善其碳定价功能。


张昕表示,这就要求坚持“全国碳市场是碳减排工具”的基本定位,夯实全国碳市场的法律法规基础,抓住全国碳市场数据质量的生命线,同时逐渐有序扩大全国碳市场覆盖的行业和温室气体的种类,不断丰富交易主体、交易品种。


“更重要的是,健康有序地发展碳金融。”张昕强调,要通过完善全国碳市场的市场功能,让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有效地引导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碳市场启动运行1周年



声明:本文转载自国际绿色经济协会,仅作分享学习使用,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致信删除

返回
列表
上一条

喆能电磁采暖炉:助力新疆库尔勒市第七中学清洁供暖

下一条

电磁加热器工作原理_电磁加热器的优缺点